歐洲議會在2022年6月統一意見,通過被稱為「碳關稅」的碳邊界調整機制 (CBAM) 草案修正案,預計將對全球發展中國家帶來衝擊。究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於我國出口至歐盟的企業與產品有什麼衝擊呢?最新發布的版本與草案有什麼差別?
歐洲執委會為達2050年淨零排放,於2021年7月提出「減碳55%包裹法案(Fit for 55 Package)」;並於2022年6月22日以高票贊成,通過全球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規,未來企業出口到歐洲市場,都必須購買CBAM憑證,藉此鼓勵非歐盟國家減少排放,並防止碳洩漏風險。
本文將對55%包裹法案中能源領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之議會最新通過的「一讀」版本進行解說。究竟新版與草案有什麼差別?重點帶你一次看! (同場加映:甚麼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新版V.S草案?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在本次協商中進行多方調整,相較於草案版本,「一讀」條款爭取擴大限制範圍和採用更加嚴格條件的方針。
CBAM主要在下述5項主題上調整:
- 施行時間延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式實施年,自2026年延後到2027年正式施行。
- 排放邊界擴大:從直接排放擴展至間接排放皆要納入揭露的計算邊界中。歐洲議會希望將徵收範圍擴展至間接排放,意即製造商生產、製作及運輸等的電力排放。對台灣製造業而言,其主要碳排放來源係範疇二的電力排放,也就是來自外購電力、熱或蒸汽之能源利用等間接排放,若歐盟通過此規範,對台灣企業的影響不容小覷。
- 涵蓋範圍增加:原草案將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5大類產品做為第一階段施行項目,而通過的草案在原先的5大產業類別中,再進一步涵蓋化學、塑膠、氫和氨。同時預計於2030年擴大納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所涵蓋的產業別,故未來很有可能電動車等運輸產業也將被納入規範中,更實際反映歐洲工業的二氧化碳成本。
- 費用預設值:未來若出口方未提供相關認可的碳排憑證,或是合乎規定的碳相關揭露資訊,將採用出口國同類產品強度最高之10%企業排放均值,或是歐盟同類產品強度最高5%企業排放均值來計算。
- CBAM憑證管理統一:從各成員國自行負責執行相關事宜,調整為由歐盟籌建主要管理機構來統籌相關管理運作。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會造成哪些影響?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先行,擬議的稅收對於歐盟貿易夥伴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的決策已造成影響,以下列舉:
- 土耳其: 歐盟占土耳其出口的41%,因此土耳其打算採取因應措施,將部分或全部的稅留在國內,而非移轉到歐盟。
- 印尼: 向歐盟出口價值數十億歐元的棕櫚油和化學品,可能會被徵收廣泛地碳關稅。因此印尼打算將部分或全部的稅留在國內,而非移轉至歐盟。
- 中國: 歐盟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地,可能造成出口成本上升。歐盟碳關稅將降低中國相關產品貿易競爭力,對相關行業出口造成衝擊,以及倒逼中國加速實現能源轉型,期望完善碳市場和碳定價機制。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制訂,顯現歐洲不再忽視外國商品的氣候影響,立志於針對歐盟以外進口的高碳排放產品,徵收額外的二氧化碳排放進口稅。業界人士認為,儘管這項措施可能有助於減少排放並為歐盟公司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但它所帶來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損害發展中國家。
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我們能怎麼應對?
全球各國政府機關對於「碳排放」的議題愈趨重視,因此歐盟組織首當其衝提出減碳55%包裹法案(Fit for 55 Package),規範進口商進口產品之碳排放量,以達到零碳排放量。
我國環保署修正溫管法完備碳定價機制,新增徵收碳費條文,並專款專用於發展國內低碳技術及低碳綠色轉型,減低歐盟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對產業的衝擊,另外我國也將掌握歐盟CBAM產品碳含量的計算方式,協助國內產業瞭解其產品碳含量,並逐步建立我國產品碳含量查驗機制。
對於企業而言,該如何做好準備呢?
建議企業可以引進「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標準」及「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標準」,進而面對未來國際規範的變化,隨時密切關注氣候與碳相關議題,儘早規劃與轉型。
結語
相較於「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草案原則性的規範,「一讀」版本擴大監管範圍,並更明確規定相關範圍,例如:將電力間接排放納入 CBAM 範圍,若在生產中使用綠電,將使出口型企業降低間接排放量進而降低企業的CBAM成本。「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對綠電交易的發展帶來積極因素,這些修訂內容在在顯示歐盟機制漸趨完備。
參考: CSRone、遠見、鉅亨網
相關文章:
2050淨零排放路徑,「四大策略」你跟上了嗎? ESG永續報告書指引
ISO 14064-1:2018 溫室氣體查證標準 改版重點解析!
ISO環境管理系列輔導與驗證
競爭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 800 248
Views: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