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企業皆需編制永續報告書,如何確保資訊符合GRI準則並提升透明度?其實這項規範代表企業需更透明地揭露永續經營資訊,也展示台灣政府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當前多數企業對於永續的了解還不夠多,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不用怕,永續顧問在這裡,由競爭力企管帶你一步步了解怎麼編制永續報告書。
製作報告書前
開始製作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必須先了解編制永續報告書的規定,並蒐集公司ESG相關資訊。競爭力企管整理永續報告書的主要5項規定,如下:
- 編制對象:自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需編制永續報告書。
- 申報時間:每年8月31日前,上市櫃公司應將永續報告書上傳至公司網站,並申報至指定的網際網路資訊申報系統。
- 永續報告書參考準則:公司應參考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發布的通用準則、行業準則及重大主題準則進行揭露,並專章揭露氣候相關資訊。
- 產業別要求:特定產業,如餐飲收入占比超過50%的企業,以及食品工業、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等,需依產業別加強揭露永續指標。
- 第三方確信:上市公司應於永續報告書內揭露報告書內容對應 GRI準則之內容索引,並於報告書內註明各揭露項目是否取得第三方確信或保證。
除了以上5項規定外,編制的參考架構如下圖,此架構非強制使用,上市櫃公司可自行調整章節順序。
關於本報告書
在永續報告書中,此章節參考GRI 2-2 ~ 2-5的準則,且不可省略。主要內容說明報告書資訊,涵蓋編制依據、涵蓋範圍、資訊更新機制及外部確信情形。透過明確的資訊揭露,企業能夠讓利害關係人更容易理解報告內容,進而提升信任度與影響力。因此,企業在撰寫此章節時,應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與可比性,為整份報告奠定良好基礎。
★ GRI 2:一般揭露 2021
|
現階段永續報告書皆是依照GRI原則編制,後續將以GRI原則一一說明「關於本報告書」章節該如何編寫。
GRI 2-1 組織詳細資訊
編制說明公司詳細資訊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有以下4點:
- 報導法定名稱:即公司正式名稱
- 報導所有權的性質與法律形式:所有權性質指的是上市公司、私人企業(家族、個人或機構)、國營企業、合作社、非營利組織(基金會、協會或非營利法人);法律形式指的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無限公司、基金會等
- 報導總部所在的位置:總公司所在的位置
- 報導營運所在之國家:營運所在之國家
GRI 2-2 組織永續報導中包含的實體
要求企業在永續報告中明確列出所有納入報告範圍的實體。這些實體可能包括子公司、合資企業、附屬公司或其他受企業控制或重大影響的組織。其中需要注意以下3點:
- 列出報導中的所有實體:詳細說明這些實體的名稱和與母公司的關係
- 說明財務報告與永續報告中實體的差異:果永續報告的範圍與經審計的合併財務報表或公開的財務資訊有所不同,需解釋其中的差異。
- 解釋實體整合資訊的方法:
- 少數股東權益的調整:說明如何處理非全資擁有實體的少數股東權益。
- 合併、收購和處置:闡述在報告期間內,因合併、收購或處置而導致的實體變動,以及這些變動對報告範圍的影響。
GRI 2-3 報導期間、頻率及聯絡人
依據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全體上市櫃公司自2025年起,應每年編制永續報告書,並於每年8月底前完成申報。報告應涵蓋上一會計年度(通常為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永續相關資訊。若企業因特殊情況需要變更報告期間或頻率,應在報告中詳細說明變更的原因、影響,以及與前期報告的差異,確保資訊的透明度與可比性。編寫重點為以下4項:
- 標明永續報導的報導期間及頻率: 如「本公司每年發布永續報告書,報告期間為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 若與財務報告週期不同,說明原因
- 報導報告或報導資訊的發布日期
- 標明關於報告或報導資訊問題的聯絡人
GRI 2-4資訊重編
資訊重編是指對先前發布的永續報告中,由於資料錯誤、計算方法更新或其他原因,導致需要對已披露的資訊進行修正或更新的過程。
在報告中標示與說明的方法:
- 清晰標示:對於修正的內容,使用特定符號(如)或不同格式進行標示,提示讀者注意。
- 詳細說明:在報告的附錄或專門章節中,詳細描述資訊重編的原因、修正的具體內容、修正前後的數據對比,以及對整體報告結論的影響。
範例:
- 碳排放數據修正:發現2023年度的碳排放報告中,某些間接排放源未被計入,導致總排放量低估。在本年度報告中,需補充這部分數據,並說明遺漏的原因、修正後的總排放量,以及對公司減排目標的影響。
- 財務資訊調整:由於會計政策變更,先前報告中的某些資產估值需要重新計算。本次報告中,應更新相關資產的估值數據,並解釋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修正後的財務指標,以及對投資者決策可能產生的影響。
GRI 2-5外部保證/確信
外部確信透過第三方獨立機構對永續報告書進行審核,提升報告內容的可靠性和透明度,滿足利害關係人對資訊真實性的期望。常見的外部確信標準包括:
- AA1000 保證標準(AA1000AS):由AccountAbility組織制定,強調對利害關係人參與、重要性和完整性的評估。
- 國際審計與確信準則第3000號(ISAE 3000):由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發布,適用於非財務資訊的審計與確信業務。
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確信標準和機構,以確保報告內容的準確性和公信力。此外,外部確信的範圍可依企業需求而定,主要分別為特定章節確信與整份報告確信:
- 特定章節確信:針對報告中的關鍵部分,如環境績效或社會責任數據,進行獨立審核。
- 整份報告確信:對整份永續報告書進行全面審核,提供整體性的保證。
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選擇適當的確信範圍和方式。
(同場加映:AA1000查證指南:讓永續報告書更具公信力)
隨著2025年上市櫃公司全面納入永續報告書編制規範,企業必須加強對永續議題的理解與資訊揭露的完整性。從報告書的編制依據、申報時程、產業別揭露要求到外部確信標準等,是奠定永續報告書的基礎,每個環節都影響報告的可信度與透明度。因此,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內部機制,確保資訊的準確性,並採用國際標準如GRI指引進行編制。如果對於編制永續報告書有疑問,或不知道怎麼開始,建議諮詢專業永續顧問,以確保報告符合規範並提升企業形象與競爭力。
競爭力企管擁有ESG永續報告書與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ESG、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ESG企業永續報告書、ISO標準認證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勤業眾信、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中心與法規分享知識庫、CSRone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競爭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 800 248
LINE線上諮詢:
Views: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