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投入大量資源製作ESG報告,但若未經嚴謹的議題鑑別,內容將流於表面,近年來,全世界各國對企業ESG資訊揭露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歐盟 CSRD(企業永續報導指令)及台灣金管會的永續發展藍圖,都強調企業需提供更具透明度與可比較性的 ESG 資訊,而揭露的內容品質與透明度的關鍵,取決於企業如何鑑別重大性議題,若能準確鑑別將有助於提升決策效率、減少合規風險,並強化與利害關係人的信任關係。跟著競爭力企管一起深入了解重大性議題鑑別。
什麼是重大性議題?
重大性議題(Materiality Issues) 指的是企業在 環境(E)、社會(S)、治理(G) 三個面向中,對自身營運及利害關係人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議題。這些議題是 ESG 報告書的核心內容,決定企業應聚焦於哪些永續發展目標,確保資訊揭露的透明度與公信力。
企業的永續發展與利益相關人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此,重大性議題的鑑別須考量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關注點,確保報告內容能夠回應內外部需求,提升企業的永續競爭力。以下競爭力企管初步整理出各個利害關係人可能關注的 ESG 永續議題:
重大性議題的鑑別需根據企業自身狀況而定,因此不同企業的重大性議題可能有所差異。影響重大性議題的主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五類:
1.產業特性:不同產業面臨的 ESG 挑戰不同,例如製造業需關注碳排放與能源管理,而金融業則重視投資與風險管理。
2.利害關係人的關注重點:企業的投資人、政府、員工、客戶等利害關係人對ESG的期待各異,進而影響 ESG 報告書的議題。
3.法規與國際標準要求:企業通常參考 GRI(全球永續報告標準)、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等標準,以確保報告符合規範。
4.企業規模與市場定位:大型企業可能更關注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國際法規遵循,而中小企業則偏向本土市場發展與法規合規。
5.企業發展策略與競爭優勢:不同企業的永續發展策略影響重大性議題的選擇。例如:
🔹希望提升品牌形象 的企業,可能更重視企業社會責任(CSR)與公益參與。
🔹需要轉型的傳統產業,可能特別關注能源轉型與低碳製造。
重大性議題鑑別的 4 大步驟
重大性議題的鑑別是ESG報告書編制的核心步驟,不僅是合規要求,更關乎企業的永續策略與競爭優勢。以下是企業進行重大性議題分析的四大步驟:
📌 第一步_識別:企業須廣泛蒐集ESG相關資料,並涵蓋內外部影響因素,同時在此階段鑑別核心利害關係人,確保重大性議題與主要利害關係人的關注點一致。
🔹鑑別核心利害關係人:企業應根據業務模式、供應鏈影響與社會責任,確定主要利害關係人,並分析其關注的ESG議題。
🔹內部來源:企業策略、風險評估、永續發展目標、現有 ESG 措施等。
🔹外部來源:GRI(全球永續報告標準)、SASB(永續會計準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政府法規、產業趨勢、競爭對手報告等。
📌 第二步_評估與排序:企業識別議題後,需評估衝擊度與利害關係人關注度,並依據優先級進行排序。常見方法包括:
🔹問卷調查: 針對投資者、員工、供應商等進行定量評估,以量化 ESG 議題的重要性。
🔹專家訪談: 訪問產業專家與高層管理者,獲取專業意見。
🔹焦點座談: 與核心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度討論,確保評估結果具代表性。
📌第三步_確認:企業需經內部高層與董事會確認,以確保議題符合企業發展方向。
🔹 內部審查: 由 ESG 委員會、永續發展部門等進行交叉檢視。
🔹與企業目標對齊:確認重大性議題是否與企業長期發展策略、財務目標及風險管理方向保持一致。
🔹法規合規:確保議題符合當地法規與國際準則,以降低企業風險。
🔹利害關係人回饋: 在確認前,可再次與核心利害關係人溝通,確保其需求已充分納入考量。
📌第四步_檢視:企業需定期檢討 ESG 議題,確保與市場趨勢及利害關係人需求保持同步,並透過ESG KPI監測進展,以確保策略有效落實。
企業常見ESG重大性議題挑戰
挑戰 1:企業內部對 ESG 認知不足
許多企業的員工與管理層缺乏 ESG 知識,導致重大性議題無法有效識別。此外,不同部門對 ESG 的理解不一致,亦影響內部決策與策略執行。
應對策略: ✅ 建立 ESG 培訓計畫,提高全員 ESG 意識。 ✅ 將 ESG 納入公司策略會議,確保高層領導參與決策。 ✅ 設立 ESG 負責單位,定期分享趨勢資訊與內部教育。 |
挑戰 2:利害關係人意見分歧,難以統整
投資者、消費者、供應商等不同利害關係人對 ESG 的優先事項可能不同,並缺乏有效的機制來收集並分析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導致難以達成共識。
應對策略: ✅ 設立透明的評估標準,如 GRI、SASB、TCFD 框架,以統一評估基準。 ✅ 透過問卷調查、焦點座談、專家訪談等方式收集利害關係人意見。 ✅ 建立「重大性議題矩陣」,根據影響程度與關注度進行排序,確保決策有依據。 |
挑戰 3:缺乏足夠數據支持議題鑑別
ESG 相關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能力不足,例如碳排放量、員工流動率、供應鏈風險等關鍵指標無法量化,使得議題的優先級難以判定。
應對策略: ✅ 導入 ESG 數據管理系統,提升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 ✅ 建立標準化 KPI,例如碳排放量、員工流動率、供應鏈風險等。 ✅ 與外部專家合作,如 ESG 評級機構、顧問公司或學術機構合作,確保數據分析的準確性與可信度。 |
ESG 重大性議題的鑑別與揭露並非一成不變,企業需持續關注市場趨勢、法規變動及利害關係人的關注點,確保 ESG 策略與營運發展保持一致。透過系統化的議題鑑別流程,包括識別、評估與排序、確認及定期檢視,有效調整ESG策略,提升決策效率,並降低合規風險。
此外,建立透明的評估機制、整合利害關係人意見,並導入數據驅動的 ESG 管理工具,有助於企業強化合規能力、提升品牌信譽,進而吸引投資與合作機會。企業應根據自身產業特性、規模及發展策略,聚焦最具影響力的ESG議題,確保資訊揭露的透明度與公信力,達到真正的永續經營。
競爭力企管擁有ESG永續報告書輔導製作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臺灣證券交易所、櫛構科技、經濟日報、ESG遠見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2050淨零排放路徑,「四大策略」你跟上了嗎? ESG 永續報告書指引
ISO14064或ISO14067標準哪個更適合您的企業?看這篇就對了!
企業如何透過風險管理來提高ESG績效?從風險管理到ESG報告書的呈現要點!
競爭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 800 248
LINE線上諮詢:
Views: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