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政府單位不斷推動各項政策,其中綠電採購已行之有年,在各大企業的永續報告書中,也都能看到採購綠電的資訊揭露,由此可見綠電採購的重要性,那麼綠電究竟是什麼呢?中小企業是否能採購綠電?由競爭力企管帶您深入了解綠電採購。
綠電是什麼?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定義的綠電是「一種再生能源,包含太陽能、風力、地熱、沼氣等發電,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或趨近零的發電方式,且能源原料取自生態環境,可重複利用,兼顧環境友善和經濟發展」。而台灣經濟部能源局則將綠電定義為「由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生產的電力」。由此可知,綠電是一種環境友善且來自於自然能源或再次利用的資源。
企業為什麼需要採購綠電?
在全球的永續趨勢下,減碳壓力越來越大,而綠電採購已成為許多企業永續發展關鍵策略之一。競爭力企管整理出企業需要採購綠電的3大關鍵因素:
1.環境責任與社會期待
為了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對於永續發展表現要求越來越高,許多國際企業紛紛參與如RE100或SBTi等減碳目標標準。企業若需要保持競爭力或維持與客戶合作,必須進行綠電採購,實現減碳目標,這不僅是企業對環境的負責表現,亦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符合社會期待。
2.政策與法規壓力
台灣政府已開始推動各項政策,要求企業減少碳排放。例如,經濟部計劃推出分級電價制度,鼓勵企業購買綠電滿足未來的法規要求。此外,隨著國內外碳稅與碳費的政策實施,企業若能透過購買低碳或綠電來降低碳排放,將有助於減少碳費用相關支出。
3.成本效益
儘管目前台灣的綠電價格相對較高,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加劇,預計未來綠電價格將逐漸下降,且從長遠來看還可幫助企業降低營運成本。此外,再生能源通常具備價格穩定的特點,尤其是在全球傳統化石燃料價格波動較大時,企業通過電力購售協議(PPA)可以鎖定長期的低廉能源價格,避免因能源市場變動而承受成本壓力。而台灣政府持續推動綠電相關政策,進而降低企業採購綠電的負擔。
什麼是綠電憑證?
在了解綠電採購方式前,需要先認識什麼是「綠電憑證(即再生能源憑證)」。簡而言之,就是綠電的身分證,通常以電子憑證方式呈現,可以有效追蹤並確保環境效益未被重複估算。
(圖片來源: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現在台灣有兩種再生能源憑證,一種是國際再生能源憑證(I-REC),另一種是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兩種都可供企業選擇使用,但因國際再生能源憑證行之有年,運作機制成熟,在國際市場上廣泛認可,因此成為許多國際企業的首選。
綠電採購方式
企業綠電採購需要多方考量。為協助企業進行系統性評估與規劃,以下提供六大執行步驟,以確保採購過程的專業性與效率。
- 設定綠電採購目標
首先需要明確其綠電採購的目標,包括盤點每年需要的綠電量、預計開始採購的時間以及希望採購的合約期限。這些目標將成為後續洽詢售電業者的基礎。
- 提供用電數據
企業應該準備過去一年的用電數據,例如電費單,並將這些資料提供給售電業者。這有助於售電業者進行供需媒合模擬,評估可用的綠電來源是否能達到企業的需求。
- 確認採購時程及數量
根據供需媒合結果,企業與售電業者需協議實際的每年採購度數及具體時程,以確保雙方對於交易的預期一致。
- 報價及議價
售電業者會根據市場情況提供報價單,企業則可以對報價進行議價,以獲得最佳條件。此階段需要雙方充分溝通,以達成共識。
- 議約及簽約
雙方在確認報價後,將就購售電合約中的各項商務條件、罰則等進行議約,並最終簽署合約。這個步驟至關重要,因為它確定了雙方的法律責任和權益。
- 電能轉供及憑證申請
完成簽約後,售電業者將向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申請電能轉供及再生能源憑證。通常在兩個月內完成這些程序,並於次月開始供應綠電。再生能源憑證是證明所購買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文件,有助於企業滿足環保標準。
(圖片來源: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臺灣綠電現況與挑戰
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早已將綠電採購納入能源政策,並積極推動。而台灣直到2017年1月的「電業法」公布實施後,綠電交易市場才正式開始。隨著電力市場開放,相較以往只能與台電購買綠電,現在有更多民營的再生能源受電業者,使得企業有更多選擇且能購買的電量也變多,但市場上仍舊供不應求。
而經濟部於2021公布《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即是「用電大戶條款」,排除非營利及服務社會性質的機構組織外,但凡與台電的契約容量超過 5000kW 以上,即是「用電大戶」。其條款中要求用電大戶需在5年內建置契約容量10%的綠電,而3年內完成義務容量還可減免20%,4年內完成最高可減免10%。同時政府提供4種履行義務的方案,落實綠能政策之外,亦可降低企業的負擔並盡到社會責任。
1.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2.設置儲能設備
3.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
4.繳納代金
台電於2023年10月試辦至2024年9月「綠電分配沙盒計畫」,讓一間公司可依照不同廠區,自由彈性分配轉供綠電比例,能夠確實使用綠電,減少超買的現象,讓更多企業有綠電可購買。
不管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採購綠電最大的挑戰之一必定是成本,儘管再生能源發展迅速,綠電供應仍不足以滿足企業需求,導致成本或價格過高的挑戰。即使有國際碳稅與用電大戶條款等政策實施,綠電仍舊供不應求,綠電量與價格是影響綠電市場的關鍵因素。此外,還有一個挑戰即是技術與設施問題,雖然再生能源比例增加,但目前台灣在儲能系統及電網基礎設施方面有待加強,這影響了發電不穩、供應不足等問題,更不用說AI這個高耗能產業的興起,對於能源需求大增,現有的技術、設備與資源能否支撐未來需求及其影響範圍,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在各項淨零碳排政策的推動下,綠電採購已經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策略之一,除了滿足社會期待與責任外,還要面臨合規壓力、綠電供應不足、成本逐漸升高、市場競爭等挑戰,但隨著技術進步與政策的推動下,未來綠電採購成本有望逐漸下降,相信中小企業採購綠電能越來越容易,能夠一同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並提升競爭力。
競爭力企管擁有豐富ESG與ISO認證輔導的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CSRone、中央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商業週刊、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RECCESSARY、ESG遠見、ESG今周刊、貿易雜誌、太平洋綠能、中小企業總會、資誠聯合會計師所、台灣電力公司、太陽神電力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ISO14064或ISO14067標準哪個更適合您的企業?看這篇就對了!
競爭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 800 248
LINE線上諮詢:
Views: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