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企管發現許多客戶在執行風險評估的時候過度著眼於細節,卻亂了腳步和方向,其實,若參照勞動部風險評估技術指引,可以將其流程簡單分為以下步驟:
(一)辨識出所有的危害來源
- 風險評估必須囊括全部的工作環境及作業,因此,必須依製程、活動或服務的流程辨識出所有的危害來源,可參考ISO 45001:2018條文6.1.2.1要求,考慮以下項目:
- 例行性及非例行性的作業
- 緊急情況
- 人員。必須擴及可能出現在工作場所的所有人員及利害相關者(如承攬人、供應商、訪客)所採取的動作。
- 其他問題(例如組織舊例)
- 人、機、料、法、量測
依 ISO 45001 的條文及法規要求,應選擇適當的的風險評估方法並且要定期執行、檢視、執行及探討,公司也需要提供相關教育訓練,確保風險評估人員獲取正確及最新的職安衛法規與評估技能。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外部資源協助。
延伸閱讀:什麼是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原OHSAS 18001)
(二)辨識危害及後果
針對風險辨識後的結果,蒐集相關資訊,以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且應辨識出所有的潛在危害、發生原因及後果。並依工作環境或作業內容(製程、活動與服務)的危害特性,將潛在的危害進行分類。
(三)確認現有防護設施
確認目前已有的防護設施是否能有效預防,降低危害發生,以及減輕其後果嚴重度。必要時,可將現有的防護設施分為以下三項,以利後續分析應用。
- 工程控制
- 管理控制
- 個人防護具
(四)評估危害的風險
組織要建置適當的風險判定標準,以相對等級方式來評定其改善的輕重緩急,尤其是「不可接受風險」等級,此基準應保持文件化資訊,並依照實際情況及可用資源等因素來適時的作調整,才能達成持續改善的承諾。
執行有害物和有害能源暴露之健康風險評估時,須參考作業環境測定及監測的結果。
(五)採取降低風險的控制措施
以「不可接受風險」等級,來作為優先採取控制措施的依據。採取措施時,應依照消除、取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及個人防護具等優先順序,並綜合現有技術能力及可用資源等考量。風險控制措施確認之後,應指派相關人員進行規劃及實施,並定期追蹤。
(六)確認採取控制措施後的殘餘風險
針對預計採取的控制措施,評估可能的殘餘風險。實施後,應檢討其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確認是否達成預期成效,並予以修正,必要時可採取其他有效的控制措施。
對已執行或所採取的控制措施,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監督與量測,以確保其符合規範以及控制成效。
結語
- 依據風險評估結果的記錄內容及保存年限都應明確的規範,並適時傳達給相關部門及人員周知。
- 建立、實施及維持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時,要確保已將這些安全衛生風險與其控制措施納入考量。
- 組織應該要依安全衛生法規要求、風險評估結果、事件案例、作業變更程度等因素, 定期或適時的檢討風險評估結果,必要時予以修正。
最重要的是,遵循ISO精神,先設定好目標,並規劃好要做的事情,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來,才不會亂了陣腳,搞不清楚方向。
延伸閱讀:ISO 45001:2018 與 OHSAS 18001 差異比較(條文篇)
延伸閱讀:ISO 45001:2018 與OHSAS 18001 差異比較(重點加強篇)
延伸閱讀: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成功要點(ISO 45001、TOSHMS)
資料來源:ISO 45001:2018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條文 / 勞動部風險評估指引
Views: 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