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運作、風險管理、法規遵循與企業倫理——治理層面的這些核心要點,如何在ESG報告書中完整呈現?隨著ESG報告書逐步成為企業公開透明的重要標準,良好的公司治理已不再僅是大型企業的專屬議題,而是所有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雖然在「永續顧問教你編制永續報告書:經營理念與永續策略」有說到董事會與功能性委員會的部分,但在經營與治理面說明的不夠完整,而治理層面則涵蓋董事會運作、風險管理、法規遵循及企業倫理等面向,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營運風險、吸引投資,並獲得市場與供應鏈的信任。
對於資本額20億元以下的企業來說,資源相對有限,因此更需要透過精準的治理策略來提高經營效率、確保合規性,並減少潛在風險。競爭力企管將分享撰寫ESG報告書中經營與治理層面的核心要點,協助企業有效撰寫報告書,還能在永續發展上建立清晰的策略方向。
一、經濟與治理在ESG中的角色
ESG報告書中的治理層面強調企業的決策透明度與經營穩定性,其核心包含:
✅ 董事會運作:確保決策具獨立性與專業性。
✅ 內部控制機制:有效防範財務與經營風險,維持企業合規。
✅ 法規遵循與風險管理:確保符合監管要求,降低法律與市場風險。
企業治理影響利害關係人,包括:
📌 投資人:偏好治理穩健企業,以降低投資風險。
📌 監管機構:關注企業是否符合法規與資訊揭露要求。
📌 員工:期待公司維持誠信經營,以確保職場穩定。
📌 供應鏈夥伴:依賴企業的商業道德,確保長期合作。
強化治理結構有助於提升企業信譽,還能降低合規與財務風險。優秀的治理機制能提升企業的信用評級,使其在資本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進一步支持企業的永續發展。
二、經濟與治理撰寫重點
在撰寫ESG報告書的經濟與治理層面時,主要參考GRI 2、201、205~206、2-6、2-27、2-28、308、414、416~418-1,這些揭露依據是聚焦於治理架構、法規遵循、利害關係人溝通及企業倫理等關鍵內容,以展現穩健的治理機制與長期競爭力。
🔹公司治理架構與運作
企業治理的核心在於董事會與高層管理團隊的有效運作。《公司治理3.0》強調董事會應具獨立性與多元化,負責企業長期策略、內部監督及風險管理。內部監督與審計機制則確保企業符合法規,並降低財務與營運風險。
🔹法規遵循與風險管理
企業須依據證交所治理準則、IATF 16949、ISO 14064等標準,確保資訊揭露與內部控制符合規範。此外,ESG風險管理至關重要,例如應對環境法規變動的策略、供應鏈風險評估及合規審查,皆是企業需在報告書中明確說明的關鍵。
🔹利害關係人溝通與決策機制
企業建立制度化的溝通管道,確保投資者、供應鏈夥伴、政府機構等利害關係人的建議能夠轉化為企業治理策略。ESG委員會或專責單位可負責蒐集意見,定期檢討與調整治理機制。
🔹企業倫理與反貪腐措施
企業訂定誠信政策,如反賄賂、利益衝突管理與內部舉報機制,並透過員工培訓強化反貪腐意識。良好的企業倫理文化不僅符合法規要求,也能提升品牌價值與市場信任度。
⚠️ 章節編制可依企業需求彈性調整,無須完全依循固定架構,關鍵在於確保資訊完整且邏輯清晰,以符合國際標準與利害關係人期待。 |
三、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ESG報告書的經營與治理層面是企業管理透明度的核心,若治理架構不完善,可能導致合規風險與投資人疑慮。以下是企業常見的挑戰及解決方案:
- 常見問題
✅ 治理資訊揭露不足:許多企業未具體說明治理結構與內控機制,例如董事會成員的獨立性、風險評估程序等,影響報告可信度。
✅ 缺乏內部監督:內部稽核與ESG風險管理流程不明確,導致企業無法有效回應市場與法規變動。
⚠️ 監管與法規風險:未依循 《公司治理3.0》 原則,可能遭監管機構處罰或降低公司治理評等。
⚠️ 市場競爭力下降:投資者與金融機構偏好治理透明的企業,若資訊揭露不足,可能影響融資與市值表現。
- 解決方案
🔹 資訊揭露最佳化:採用 標準化報告架構(如GRI 102、SASB Governance指標)確保資訊完整。
🔹 強化內部監督機制:成立ESG委員會,負責內部監控與ESG風險評估,提升應變能力。
🔹 風險預測與管理:導入 定期內審,評估供應鏈風險、法規變更影響,確保企業治理穩健。
3. 建議
🎯 設定ESG績效指標(KPI),例如:
- 法規合規度 100%(確保無罰款與違規)
- 供應鏈ESG風險評估完成率 ≥ 90%(提升供應鏈管理)
🎯 內部與外部稽核同步進行,以確保治理機制符合最佳實踐。
🎯 強化與投資人、政府、供應鏈的ESG溝通機制,提升市場競爭力。
四、如何確保報告內容符合ESG最佳實踐?
ESG報告書的撰寫應符合國際標準,以確保內容具公信力,並滿足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參考國際準則
企業應參考 GRI(全球永續性報告標準)、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等指引,確保治理(G)層面的揭露符合國際最佳實踐。例如,GRI 提供治理架構的揭露原則,SASB 針對不同產業設計財務相關治理指標,TCFD 則聚焦於氣候風險的治理與財務影響分析。
📊ESG報告書的格式與揭露重點
報告應清楚呈現 治理架構、董事會運作、內部監督、風險管理及法規遵循,以確保內容具體且可比較。治理策略部分可透過 圖表化數據(如董事會成員獨立性比例、內部稽核次數)來提升可讀性。
📈實施KPI監測
企業應建立KPI,如董事會會議出席率、合規審查次數、風險事件應對速度,並定期檢視績效,確保治理機制有效運行。確保治理機制的有效性。能提升公司治理成熟度,也有助於提高外部投資人的信心。
企業治理已從合規需求轉變為提升企業價值的關鍵策略。透過強化董事會職能、落實風險管理、確保資訊透明,企業不僅能符合監管要求,更能在資本市場與產業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唯有持續精進治理機制,才能在永續經營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競爭力企管擁有ISO認證輔導的豐富經驗,以及專文詳細說明ISO標準、企業管理與時事新知等文章分享,讓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師一對一線上諮詢為您服務,無論是ISO標準認證、ESG企業永續報告書相關問題、企業管理與教育訓練課程,都歡迎您預約服務!
參考資料:金管會、櫃買中心、CSR@天下
圖片來源:Freepik
相關文章:
競爭力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全台免付費專線:0800 800 248
LINE線上諮詢:
Views: 10